发布时间:2025-10-14 16:29:17    次浏览
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与远方。我们习惯于眼前的安逸,却不知不觉养成了我们难以改掉的拖延;我们习惯于眼前的安逸,却不知不觉减少了对未来生活的激情。当我们回过头来,才发现我们的梦想和目标一个个都还未实现。曾经你有多少次,明明为任务留下了大量的时间,却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动手?又有多少次,明明斩钉截铁地告诉自己「我一定要如何如何」,却一次又一次地拖延,直到放弃?因为我自己也是这样的,所以对于这种的感触特别深。 所以不妨试一试:把一张纸左右对折,在左边,把最近半年想做的事情、制定的计划,一项项罗列出来;在右边,写上确实按计划完整践行下来的那部分。然后对比一下,看右边的内容占了左边的百分之几。70%?50%?30%?如果能达到50%,其实已经很不错了。更多的人是这样的:要健身,买了跑鞋,坚持跑了几周,下雨歇了几天,然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跑过;要学英语,下了一堆资料,看了几天,就因为工作忙、要看电影、要陪家人等等原因放下了;要读书,买了一堆书,然后就再也没有打开过,放在一边积灰……拖延症是怎么来的呢?1、因为担心自己做不好,所以一直不敢行动,或者暗示自己「要准备好才可以行动」。(比如开一场演讲)2、事情本身难度过大,或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,导致难以入手。(比如某个盘根错节、事务繁琐的项目)3、事情本身的吸引力不够,导致我们缺乏动力去做。(比如养成健身、读书的习惯)任何一件事情,从「着手去做」这个角度来看,都存在着两种力量,动力和阻力。阻力是我们去做一件事情需要克服的成本、付出的资源——包括时间、精力、思考、行动,以及失败的风险,机会成本,等等。动力就是推动我们克服阻力,投入行动的内在驱动力。很显然,当动力高于阻力时,我们就会采取行动;当阻力高于动力时,我们就会裹足不前。战胜拖延症,其实就是两个思路:提高动力,降低阻力,或者,双管齐下。什么事情会提高我们的动力呢?通常是跟我们的期望密切相关的。举个例子,如果明天有一场考试,你今天是不是会更刻苦?如果你十分想出国留学,日思夜想,那么读英语对你来说,是不是也会变得更加容易一些?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什么事情,有一个确保有效的方法就是,有一种东西逼迫着你去做。它可能是deadline,可能是你心心念念的目标,可能是一种惩罚,可能是一种奖励……只要你重视它,它就会持续不断地提高你的动力。 因为你知道,你如果不去做,可能就会失去某种东西(比如出国留学的机会),或者受到某种惩罚(考试挂科)。只要这种失去或惩罚带来的「负效用」,大于你去采取行动的阻力,你就会两害相衡权其轻。这是显而易见的。这种方式就跟反馈的机制一样。当我们朝目标迈进一步时,就会激活大脑里的「奖赏系统」,从而对当下的行为产生即时的激励,从而让我们能够长时间持续、专注地去完成它。所以,不妨试一试,对自己的目标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,丰富细节,建立框架,构造出一个完整的理想模型。告诉自己,如果我实现了,会怎么样;如果没能实现,又会怎么样。我们不满足于生活和工作的现状,为什么不试着改变自己,如果你觉得此类文章对你很有感触,关注我们的微信号,西东课堂,(xidongketang) 平台提供自我管理认知能力测试以及线上课程。